一级指标 |
二级指标 |
观测点及要求 |
授课教师团队 |
团队构成与要求 |
1.团队结构合理,师德师风优良,教学表现力和亲和力强,教学成果积累丰富,教学改革意识强,数字素养高。 2.课程负责人应具有副高级及以上职称,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扎实的专业功底,在本专业领域具有一定影响力,同一课程负责人限牵头申报一门课程。专业课团队主要成员中应有“双师型”教师。 3.专业课“双师型”教师及行业企业兼职教师各具特色,团队主要成员须与课程平台显示人员基本一致,配备必要的助理教师 |
团队教学与建设 |
1.团队拥有丰富教学经验,开展有关教学研究。 2.团队教学能力突出、教学成果显著,获得有关教学奖励 |
课程设计 |
课程定位与目标 |
1.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符合相关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要求,课程性质明确,与前、后接续课程衔接得当。 2.课程目标定位准确、条目清晰、内容具体、可评可测。 3.公共基础课程注重打好科学文化基础、培养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学科核心素养;专业(技能)课程注重提升专业能力、掌握专业技能,培养学生职业道德、综合素养 |
课程结构与内容 |
1.课程内容组织与安排凸显职业教育类型特征,公共基础课程内容及时反映新知识,体现学科知识与行业(或职业)应用场景的融合;专业(技能)课程对接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新职业,反映相关领域新方法、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体现行业企业参与特征,紧贴本专业相关技术领域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 2.落实课程思政要求,结合不同课程特点、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教学。 3.课程内容完整、结构合理、逻辑清晰,学习单元划分合理、衔接有序、教学学时分配合理 |
课程建设 |
基本信息与规范 |
1.课程基本信息完整,课程页面应包括课程介绍、教学团队、教材选用情况、相关辅助学习材料、相关职业类证书等信息。 2.课程页面布局合理、信息量适度、色彩搭配协调。 3.导航清晰明确,符号规范。 4.语言文字、图片、地图等使用符合相关规定 |
资源建设与应用 |
1.课程资源以自主设计与开发为主,与课程内容相匹配、全覆盖,内在逻辑合理、内容完整精炼,能够满足学校教学和学生学习需求,做到能学辅教;体现课程思政建设要求,体现行业发展的前沿技术和最新成果。 2.课程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原创度高、质量精良、符合大众审美,针对各模块知识点或技能点设置对应的授课视频、动画、虚拟仿真、演示文稿等教学资源和测验、作业、考试等教学活动。 3.科学规划在线学习资源,动画、视频、音频、虚拟仿真等类型资源一般不少于30% |
课程管理与保障 |
1.学校在线课程管理制度和机构健全,已出台在线课程教学管理办法,对课程选用、教学、评价、督导和学分认定等进行规范,做到线上与线下课程教学同管理、同要求,有支持在线课程建设和实施的激励制度,提供人员、经费等保障。 2.重视知识产权等问题,与院校、企业、团队合作签署的知识产权保障协议(或书面约定)规范严谨、平等互利。 3.教材选用规范合理,符合有关规定。引用资源规范科学,符合教学需求 |
课程实施 |
教学组织与安排 |
1.围绕学习任务,细化具体教学目标,合理把握教学进度、组织具体教学。 2.教学设计科学,恰当进行课程导入,课程重点难点讲授准确全面,方法恰当,合理使用案例式、探究式等多种教学方法。 3.出镜教师教学过程中教仪教态自然大方,语言表达清晰、深入浅出,注重教学互动、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 |
教学活动与过程 |
1.各项教学活动完整、有效,教学过程可回溯,关注教与学全过程的信息采集,教学过程材料完整。 2.合理使用信息技术手段创新教学模式,教学过程突出学生中心,适合在线学习或混合式教学,体现行动导向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潜能。 3.提供在线测试、即时在线反馈、作业提交和批改、网上社区讨论等学习支持服务,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进行资源共享、问题交流和协作学习,实现师生、生生的深度有效互动 |
学习考核与评价 |
1.建立多元化学习评价体系,包括但不限于结果评价、过程评价、增值评价、综合评价等。 2.探索基于大数据的信息采集分析,全程记录和跟踪教师的教学和学生学习过程,形成教与学的正向反馈。 3.课程建设过程中,不断完善课程考核评价机制,有效反思课程建设经验,及时修正不足,教学诊断改进积极有效 |
应用效果 |
教学效果与反馈 |
1.学生适应在线学习方式,可以有效开展个性化学习与合作学习,对课程的参与度高、学习获得感强,学习效果好。 2.教师具有较强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教学团队配合默契,带动其他教育教学改革取得实质性成果。 3.学生对教师教学以及课程的满意度较高 |
技术支持与服务 |
1.各类教学资源应用充分,活跃用户数占课程注册使用人数的比例较高。 2.在线课程教学管理责任有效落实,有效防范在线刷课、替课、刷考、替考行为。 3.课程平台能够保障信息安全,能够在多种终端上运行,同时满足提供开放用户身份数据、课程访问数据、学习行为数据以及相关运行数据等监管要求 |
课程示范与引领 |
1.在教学和课程改革方面与同类课程相比优势明显,具有推广价值。 2.面向其他院校学生、企业员工和社会学习者开放学习,可供其他院校教师教学引用,用户使用活跃度高,应用效果良好、社会影响力大,认可度高 |
课程创新 |
充分彰显职业教育类型特征,体现专业数字化转型新要求,能够较好解决职业教育教学痛点难点问题。课程与教学改革理念具有原创性、教学实践效果显著,在落实课程思政、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改进教学评价、运用信息技术等方面创新明显。能够提供双语教学资源、进行双语教学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