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4
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和教学团队申报书
课程名称:
课程负责人:
联系电话:
推荐类别: ○普通本科教育
○研究生教育
○继续教育
申报学校:
推荐单位:
二O二二年十一月
填报说明
1. 每门课程均需明确“推荐类别”,只能从“普通本科教育”、 “研究生教育”、“继续教育”中选择一个选项填报。
2. 申报课程可由一名教师讲授,也可由教学团队共同讲授。
3. “学科门类”和“一级学科/专业类代码”请规范填写。没有对应具体学科专业的课程,请分别填写“00”和“0000”。
4. 申报书按每门课程单独装订成册,一式一份。
5. 所有报送材料均可能上网公开,请严格审查,确保不违反有关法律及保密规定。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 |
课程类型 | ○公共基础课程 ○专业教育课程 ○实践类课程 |
所属学科门类代码 | |
一级学科/专业类代码 | |
课程性质 | ○必修 ○选修 |
开课年级 | |
学 时 | |
学 分 | |
最近两期开课时间 | 年 月 日— 年 月 日(上传教务系统截图) |
年 月 日— 年 月 日(上传教务系统截图) |
最近两期学生总人数 | |
教学方式 | ○线下 ○线上 ○线上线下混合式 |
线上课程地址及账号 | |
注:(教务系统截图须至少包含开课时间、授课教师姓名等信息)
二、授课教师(教学团队)基本情况
课程团队主要成员 (序号1为课程负责人,课程负责人及团队其他主要成员总人数限8人之内) |
序号 | 姓名 | 院系/ 部门 | 出生 年月 | 职务 | 职称 | 手机号码 | 电子 邮箱 | 教学任务 |
1 | | | | | | | | |
2 | | | | | | | | |
3 | | | | | | | | |
4 | | | | | | | | |
5 | | | | | | | | |
6 | | | | | | | | |
7 | | | | | | | | |
8 | | | | | | | | |
三、授课教师(教学团队)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情况
课程负责人 情况 | (近5年来在承担课程教学任务、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实践和理论研究、获得教学奖励等方面的情况) |
教学团队情况 | (近5年来教学团队在组织实施本课程教育教学、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参加课程思政学习培训、集体教研、获得教学奖励等方面的情况。如不是教学团队,可填无) |
四、 课程思政建设总体设计情况
(描述如何结合本校办学定位、学科专业特色和人才培养要求,准确把握本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方向和重点,科学设计本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目标,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紧密融合等情况。500字以内) |
五、 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情况
(描述如何结合办学定位、学科专业特色和课程特点,深入挖掘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完善课程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探索创新课程思政建设模式和方法路径,将课程建设目标融入课程教学过程等情况。1000字以内) |
六、课程评价与成效
(概述课程考核评价的方法机制建设情况,以及校内外同行和学生评价、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成效、示范辐射等情况。500字以内) |
七、课程特色与创新
(概述在课程思政建设方面的特色、亮点和创新点,形成的可供同类课程借鉴共享的经验做法等。须用1—2个典型教学案例举例说明。500字以内) |
八、课程建设计划
(概述今后5年课程在课程思政方面的持续建设计划、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主要改进措施、支持保障措施等。300字以内) |
九、附件材料清单
1. 教学设计样例说明(必须提供) (提供一节代表性课程的完整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流程说明,尽可能细致地反映出教师的思考和教学设计,在文档中应提供不少于5张教学活动的图片。要求教学设计样例应具有较强的可读性,表述清晰流畅。课程负责人签字。) 2. 最近一学期的课程教案(必须提供) (课程负责人签字。) 3. 最近一学期学生评教结果统计(选择性提供) (申报学校教务部门盖章。) 4. 最近一次学校对课堂教学评价(选择性提供) (申报学校教务部门盖章。) 以上材料均可能网上公开,请严格审查,确保不违反有关法律及保密规定。 |
十、课程负责人承诺
本人已认真填写并检查以上材料,保证内容真实有效,不存在任何知识产权问题。如有违反,本人将承担相关责任。 课程负责人(签字): 年 月 日 |
十一、申报学校政治审查意见
该课程内容及上传的申报材料无危害国家安全、涉密及其他不适宜公开传播的内容,思想导向正确,不存在思想性问题。 该课程负责人(教学团队)政治立场坚定,遵纪守法,无违法违纪行为,不存在师德师风问题、学术不端等问题,五年内未出现过重大教学事故。 学校党委(盖章) 年 月 日 |
十二、申报学校承诺意见
学校进行择优申报推荐,并对课程有关信息及课程负责人填报的内容进行了认真核实,保证真实性。 该课程如果被认定为“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学校承诺为课程建设提供政策、经费等方面的支持,确保该课程继续建设五年。学校将主动提供并同意课程建设和改革成果在指定的网站上公开展示和分享。学校将监督课程负责人经审核程序后更新资源和数据。 主管校领导签字: (学校公章) 年 月 日 |